HTML中设置lang属性的意义

HTML中设置lang属性的意义

1. 如果不设置 lang 属性…

<p></p>
<p lang="zh-CN"></p>

结果为:

v2-340ef02748177da8f19876b7f8d849d2_720w-1
图中第一行的「天」字两横上长下短,第二行上短下长

这是因为本页面外层设置了 lang="ja",因此如果不设置 lang 属性,就会继承外层的设置,使浏览器默认使用日文字体。日文字体的「天」字上长下短,与中文习惯不符,影响用户的阅读体验。

有人会说,我当然不会把页面外层设置为日文。但是,如果页面没有设置 lang 属性,就会使用浏览器或操作系统设置的语言。用户的系统使用何种语言,是网页开发者无法控制的。

又有人会说,「天」字只有两横的长短区别,差别并不大,有必要关注吗?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虽然对于「天」字来说,日文字体与中文字体的差别并不大,但还有许多字差别较大,例如:

v2-662fcdc1bad8482929c7a19577c60d1c_720w-1
字体为:上=ヒラギノ角ゴ(Hiragino Kaku Gothic ProN),下=ヒラギノ角ゴ 簡体中文(Hiragino Sans GB/冬青黑体)

(图片取自知乎问题「为何有时电子设备上『门』会显示为『⿻冂丨』?」中亜恵恵阿由的回答)

其次,即使网页使用日文字体,如果所有汉字都使用日文字体显示,达到风格上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尚可接受。但是,许多日文字体缺少中国大陆的简体字,这些字会 fallback 到能显示大陆简体字的日文字体或大陆字体,从而出现字体混杂的问题。例如:

v2-b09102fb0d804d53a25bc82ecfce47f9_720w
图中上方的汉字一部分使用 Yu Mincho 字体,一部分使用 Source Han Sans 字体,出现字体混杂。下方的汉字使用 Source Han Mono 字体,其中「复」字与中文差异明显

(图中为阮一峰的网络日志在日文系统中出现使用日文字体与字体混杂的问题的截图)

这种问题只需要在网页 html 标签添加属性 lang="zh-CN" 即可解决。

有人会说,为什么会有人使用日文系统浏览中文网页呢?实际上,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出于工作和学习的原因,不少中国人会使用日文系统,也有不少日本人会浏览中文网页。而且,上述字体问题不仅会在日语环境下出现,在其他外语环境下同样会出现。因此,考虑这一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2. lang="zh-CN", lang="zh-HK"lang="zh-TW" 的差异

<p lang="zh-CN"></p>
<p lang="zh-HK"></p>
<p lang="zh-TW"></p>

结果为:

v2-79c5b048bdfbf3e6fbe22f75982d13a2_720w-1
图中第一行的「骨」字上方朝左、下方作两横,第二行上方朝右、下方作两横,第三行上方朝右、下方作「点挑」

这是因为中国大陆「骨」上方朝左,而香港、台湾朝右;大陆、香港「骨」下方作两横,而台湾作「点挑」。设置语言属性后,浏览器分别应用了三地的字体。

3. lang="zh-Hans"lang="zh-Hant" 的差异

<p lang="zh-Hans"></p>
<p lang="zh-Hant"></p>

结果为:

v2-d2d873e009e58008195a5d882c4b31d3_720w
图中第一行的「骨」字上方朝左、下方作两横,第二行上方朝右、下方作「点挑」

这是因为 zh-Hans 默认使用大陆字形,zh-Hant 默认使用台湾字形。

4. lang="zh-HK"lang="zh-Hant-HK" 有什么区别?

一般情况下没有区别,因为香港是使用繁体中文的地区,所以 lang="zh-HK" 就隐含了 lang="zh-Hant-HK",二者的行为应该是等同的。

但是,在目前最新版的 Mozilla Firefox 中二者行为不同:

<p lang="zh-HK"><q>你好</q></p>
<p lang="zh-Hant-HK"><q>你好</q></p>

结果为:

v2-1f44b1b66e01521fe83cc4ad4343d027_720w
图中第一行的「你好」使用的引号为“”,第二行为「」

这可能只是一个 bug。

5. lang 属性在西文中的差异

<style>.upper { text-transform: uppercase; }</style>
<p class="upper" lang="en-US">shipping</p>
<p class="upper" lang="tr">shipping</p>

结果为:

v2-1f1aa297bf0b27440d8eea7c25957600_720w
图中第一行的 I 上方不带点,第二行的 İ 上方带点

这是因为土耳其文有带点与不带点两种 i 字母,带点的小写 i 对应的是带点的大写 İ。

6. lang="en-GB"lang="en-US" 的差异

<textarea lang="en-GB">center centre</textarea>
<textarea lang="en-US">center centre</textarea>

结果为:

v2-006e47a473335f4da642195d5c49d78e_720w-1
图中第一个文本框显示 c-e-n-t-e-r 为拼写错误,第二个显示 c-e-n-t-r-e 为拼写错误

这是因为在 Mozilla Firefox 中,拼写检查时会区分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

7. 是不是只要使用了相应地区的汉字字体,就没必要再使用 lang 属性指定地区了?

有人可能认为,既然 lang 属性会影响浏览器所使用的汉字字体,从而影响字形,那么只要用了相应地区的汉字字体,字形自然也就确定了,所以也就不必再指定 lang 属性了。

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现代字体具有 OpenType 的 locl 特性,会根据 lang 属性改变字形。

<style>.font-k { font-family: 'Source Han Sans SC', sans-serif; }</style>
<p class="font-k"></p>
<p class="font-k" lang="zh-CN"></p>

结果为:

v2-eef51cfd49627b30915a8693f1139fa3_720w-1
图中第一行的「天」字上长下短,第二行上短下长

这是因为外层设置了 lang="ja",因此如果不设置 lang 属性,就会继承外层的设置,使浏览器默认使用日文字形。虽然 Source Han Sans SC 默认为中国大陆字形,但是由于 OpenType 的 locl 特性,也会自动变为日文字形。

有人会说,我当然不会把页面外层设置为日文。但是,需要再次重申,如果页面没有设置 lang 属性,就会使用浏览器或操作系统设置的语言。用户的系统使用何种语言,是网页开发者无法控制的。

还有一个更常见的现象是引号问题。

<div lang="en">
  <p>“你好”</p>
  <p lang="zh-CN">“你好”</p>
</div>

结果为:

v2-906085fd7ba4800fecd5e49ce32e15a6_720w-1
图中第一行的引号为半角,第二行为全角

这是因为 Unicode 中并不区分全角与半角引号,具体的显示效果会由于 lang 属性的不同而不同。

8. 中国大陆的简体中文网页应该设置 lang="zh" 还是 lang="zh-CN"

从效果上看,二者并没有区别,都会使用大陆字形显示汉字。因此,设置哪个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网页是简繁混排的,即同一网页中还会出现 lang="zh-HK"lang="zh-TW",则为了代码的可读性与可维护性,应该使用 lang="zh-CN"

例如,使用楷体排版的多语言网页可以这样设置 CSS:

:lang(zh), :lang(ja), :lang(ko) { text-align: justify; }
:lang(zh-CN) { font-family: KaiTi, cursive; }
:lang(zh-TW) { font-family: DFKai-SB, cursive; }
:lang(zh-HK) { font-family: DFPHKStdKai-B5, cursive; }

西文文本不宜使用两侧对齐,否则会造成川流现象;中文、日文、韩文可以使用两侧对齐。这时,使用 lang="zh",可以一次性选择所有中文变体,即所有以 zh 起始的 lang 属性。

如果将 lang="zh-CN" 改为 lang="zh",则上述 CSS 代码中的 lang="zh-CN" 也必须改为 lang="zh"。在维护过程中,有可能因为维护人员的疏忽,规则之间被调换了顺序,写作:

:lang(zh), :lang(ja), :lang(ko) { text-align: justify; }
:lang(zh-TW) { font-family: DFKai-SB, cursive; }
:lang(zh-HK) { font-family: DFPHKStdKai-B5, cursive; }
:lang(zh) { font-family: KaiTi, cursive; }

这样就产生了 bug,因为这会导致 :lang(zh-TW):lang(zh-HK) 两条规则都被 :lang(zh) 覆盖。

9. 应该使用 lang="zh-Hant" 类属性,还是应该使用 lang="zh-TW" 类属性?

如前文所述,这在显示效果上是没有差别的,因为 zh-Hant 默认使用台湾字形。但是,二者却有语义上的差别。

如果网页内容是一篇用现代文体写成的、使用繁体字的、讲述古代文化的文章,其地域性并不强,并不能直接看出是台湾、香港,或是其他使用繁体字的地区的文章,因此应该使用 lang="zh-Hant"。同理,如果这样的文章使用简体字写成,其地域性并不强,并不能直接看出是来自中国大陆,还是其他使用简体字的地区,因此应该使用 lang="zh-Hans"

而如果网页内容是一篇与现代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则通常需要指明地区。这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用字、用词与写作习惯均存在差异。例如,在用字上,中国大陆、香港「着」和「著」音义均不同,而台湾则一律用「著」;在用词上,中国大陆称「摩托车」,香港称「电单车」,而台湾称「机车」。这时就应该使用 lang="zh-CN", lang="zh-HK", lang="zh-TW" 等属性。

10. 如何使 lang="zh-Hant" 使用香港或韩国字形?

zh-Hant 默认使用台湾字形。但是有人会说,自己的页面就是需要设置 lang="zh-Hant",但是又不想使用台湾字形。这时可以使用 CSS 的 font-language-override 属性。

<style>
.glyph-hk:lang(zh-Hant) { font-language-override: "ZHH"; }
.glyph-kr:lang(zh-Hant) { font-language-override: "KOR"; }
</style>
<p lang="zh-Hant"></p>
<p class="glyph-hk" lang="zh-Hant"></p>
<p class="glyph-kr" lang="zh-Hant"></p>

结果为:

v2-aaff990d6f172547b4764d88b0317d25_720w
图中第一行的「霄」字上方不作横、「小」字向内、下方作「点挑」,第二行上方不作横、「小」字向内、下方作两横,第三行上方作横、「小」字向外、下方作两横

font-language-override 属性的常用取值如下:

  • 大陆字形:ZHS
  • 台湾字形:ZHT
  • 香港字形:ZHH
  • 韩国字形:KOR
  • 日本字形:JAN

11.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不应使用以 cdo, cjy, cmn, cnp, cpx, csp, czh, czo, gan, hak, hsn, lzh, mnp, nan, wuu, yue 等起始的属性?

这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出于兼容性的考量,因为只有一部分较新的浏览器支持这些属性。

例如,吴语维基百科设置了 lang="wuu"。对于日文系统,在目前最新版的 Edge 浏览器中,页面会出现字体混杂的问题。

v2-11c25c7bd46801c32ee25ac4eff23ed0_720w
图中的汉字一部分使用 Meiryo 字体,一部分使用宋体

(图中为吴语维基百科的《徐家汇》页面在日文系统中出现字体混杂的问题的截图)

这是因为 Edge 不能识别 wuu 这类属性。由于系统语言为日语,因此 Edge 优先使用日文字体显示。Edge 默认的日文字体是 Meiryo 字体,该字体缺少中国大陆的简体字,因此 fallback 到宋体,从而出现字体混杂的问题。

当然,由于吴语维基百科使用吴语,与通常所指的汉语并不等同,因此确实需要使用 wuu 这一属性;而一般的汉语页面使用以 zh 起始的属性即可,不需要使用 cmn。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原因。

根据中国开发者的习惯,在编写中文页面时,通常会认为页面记录的是「汉语」,而不是「官话」。这是因为在中国人通常的观念中,与「英语」、「日语」等相对的是「汉语」,而「官话」则与「粤语」、「吴语」等相对。如果页面使用以 zh 起始的属性,更能反映这样的语义。而如果编写的页面中同时出现了普通话与粤语,这时对普通话内容使用以 cmn 起始的属性,对粤语内容使用以 yue 起始的属性,是较好的选择。

网页简体和繁体切换代码

THE END